始于特斯拉的“自动驾驶”,发展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进入无人驾驶阶段。不过,今年年初由比亚迪掀起的“全民智驾”浪潮,加速了各大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普及,降低智驾体验门槛成为大趋势。
不过,智驾的普及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,甚至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。在此背景下,相关部门透露:智驾监管将全面升级,针对车企、驾驶人都有更严格的要求,有望遏制逐步失控的智驾潮。
1
智驾监管升级,车企责无旁贷
关注汽车行业的网友都知道,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造车成本的下降,目前市面上大部分10万元以上的车型都配备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。而以比亚迪为首的车企,更是将智能辅助驾驶配备到了十万元以下的车型上。最新数据显示,搭载天神之眼的智驾车型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。
今年以来,汽车市场的智能辅助驾驶“内卷”升级。从好的方面来看,降低体验门槛,让更多消费者得以享受先进的技术,提升了安全驾驶性能。
但从某种程度来说,快速普及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。特别是部分车企为了刺激销量,终端销售层面呈现出夸大宣传的倾向,给消费者传递了“放开双手双脚”、“完全交给智驾系统”的错误讯息,令部分驾驶员过度依赖智能辅助驾驶功能,在极端情况下没能及时接管车辆,最终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。
失控的智驾潮,敲响了行业警钟。相关部门透露,将会加强车企管理,既要督促车企充分进行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,又要杜绝车企对智驾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。同时,车企还要严格履行告知义务,让用户熟悉和掌握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。
2
脱手脱眼,埋下安全隐患
近几年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,消费者所购买的新车尤其是智能新能源汽车,基本都提供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。但新技术的到来,对于用户来说有一定的学习成本。据轱辘哥观察,不少人还没有熟悉新功能就草率使用,引发了交通事故。
包括一些“刹车门”事件,实际上是因为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不懂得接管车辆,或者是在紧张状态下把油门当刹车使用。还有部分人是出于“炫耀心理”,在社交媒体发布“双手脱离方向盘”、“打开智驾坐在主驾睡觉”等视频博取流量。
据了解,未来将进一步明确“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”,驾驶者要充分学习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,严禁脱手脱眼(即手脱离方向盘和眼睛没有保持关注前方路况),否则驾驶人会面临法律风险。同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“人机共驾”的法律属性,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将主动权交给系统。
3
智驾未来何去何从?
在短时间内,智驾监管力度加大,将会倒逼车企进行技术升级,推出更加完善、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,彻底消除安全隐患。同时也能提醒驾驶者,提高安全意识,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,而不是交给智驾系统。
而从长远看,随着技术的进步,智能辅助驾驶将会进入到新阶段,距离真正的无人驾驶越来越近了。按照部分车企的规划,2025年很有机会成为L3级智能辅助驾驶开启的元年。
比如今年上市的小鹏G7,被认为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L3级算力AI汽车,车端具备2000TOPS以上算力,在本地部署“VLA(视觉-语言-动作)+VLM(视觉语言模型)”大模型。也就是说,小鹏G7的硬件算力已达标,但受限于相关法规,还不能说明其达到了L3级智能辅助驾驶级别。
与此同时,华为乾崑智驾ADS 4已经被搭载在岚图FREE+、广汽传祺向往S9、问界M8纯电版等车型上。这套智驾系统采用500米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+端云协同架构等,将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推到新高度,同时最高支持L3有条件自动驾驶。
毫无疑问,L3级智能辅助驾驶作为汽车行业新风口,将成为兵家必争之地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,智能辅助驾驶将进入到新阶段。在轱辘哥看来,智驾监管升级,是为全面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广升网配资-配资炒股配资优秀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-十大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