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频繁刷到一个词: 年龄焦虑 。
想起之前看到华东政法大学文学教授杜素娟老师,她在生活式大会谈论“三十而立”这个话题时说:
“我30岁的时候一切都没有变好,还没钱买房买车没有结婚对象。我还没有钱,囊中羞涩,我要挤地铁,坐公交车,买咖啡还要翻一翻有没有优惠券,再看看网上到处都是成功人士,越看越扎心、越焦虑、越睡不着觉……”
当我把这件事情跟身边的朋友讨论,发现大家都深有共鸣。
朋友小芳说自己的人生一到30岁,才真实感受到“时间飞逝”,但自己却一直止步不前。
更痛苦的是,好像随着年纪一大,记忆力越来越差,想学点什么东西也力不从心,越想越焦虑。
明明应该是三十而立、朝气蓬勃的时候,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感到焦虑?
从心理学角度看,可能有以下3个原因。
首先是时间加速的错觉。
心理学家发现,人对时间的感知随年龄呈对数增长。
比如说3岁的时候,一年就是人生的三分之一,可到了30岁,一年就只有人生的30分之一。
于是随着一年的相对长度越来越短,我们也会感知到时间越过越快,从而在主观上产生“时间飞逝”的恐慌。
其次是生理发展阶段的冲突。
根据埃里克森理论,个体成年中期的核心课题是 繁衍感(Generativity) vs 停滞感(Stagnation) 。
所谓 繁衍 感,即 那些已经找到亲密关系的人 ,开始 将注意力转向外部,转向他人 ,比如事业上创造价值或者培养下一代,以此获得意义感。
而停滞感,指的是 无法向外集中注意力 , 且仍在处理亲密关系甚至身份问题的人, TA们的生活陷入自我重复中,从而产生“停滞不前”的感觉。
埃里克森认为,如果在这当中个体无法找到“超越自我”的支点,就很容易产生焦虑感。
同时,随着人们进入成年晚期,会不断回顾曾经的生活,如果觉得生活相对充实, 人们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整合(ego integrity)或完整感。
但如果 留下许多遗憾和未完成的事情,人们会感到失望 乃至深深的绝望,因为时间所剩不多了 。
最后是对大脑神经可塑性的误解。
人们曾经以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在成年之后基本定型,后面就开始走下坡路了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大脑在成年后依旧保持着巨大的变化潜力, 这种潜力叫作“神经可塑性”,指的是大脑神经连接生成和修改的能力。
神经可塑性终身存在, 即便是老年人的大脑,也无时无刻不在环境的冲击下发生着改变。
如果你长期练习某一种大脑功能,就可以生成和巩固负责该功能的脑区的神经连接。
比如, 如果你每天学英语,你的大脑语言皮质中负责英语读写的区域就会越来越大。
但如果你 一直 偷懒,大脑中刚刚建立起来的“英语神经网络”的巩固过程就会日渐式微, 乃至于过段时间就忘记。
我们常将之怪罪于年纪大了,实际只是自身偷懒或者逃避的一个借口。
那我们要如何走出焦虑呢?
回到开头杜素娟教授关于“三十而立”的谈论,她在后面已经提出关于“社会时钟”的反驳。
所谓社会时钟,即规定30岁的人该怎样,40岁的人该怎样,有一套统一的成功标准和模版。
但杜素娟教授认为,大家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,不能要求一个统一的终点。
所以,我们第一步要做的,其实是“重置社会时钟”。
当你因同龄人的成功而感到焦虑时,在内心告诉自己:
不必羡慕,每个人时间表不同,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生长节奏,慢慢来。
其次是转换比较维度,学会纵向比较,建立个人成长的时间轴。
比如30岁的你,比20岁掌握了更多技能;40岁的你,比30岁的你在为人处事和沟通技巧上,也越来越熟练;
或者是曾经的你,可能连站在课堂讲台上发言都会瑟瑟发抖,现在的你已经可以在公司会议上大大方方地讲解一个新项目。
这时你会发现,你远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有力量。
最后是培养稀缺且有价值的技能。
这一点尤为关键。
曾看到网友的一句话,我很赞同,他说:
大多数人都在追求错误的情感体验, TA 们希望在工作中找到“快乐与激情”,但这样快乐永远不会到来,相反,一旦激情消退,焦虑和无意义感就会袭来。
我们真正想要的,其实是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满足感,我们希望回顾过去时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, 渴望看见自己完成非凡的事情。
简单来说, 我们既 想要自由,也想要拥有 被他人认可的成就 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追求成功并非是必要的事。
而是要 培养一种“工匠心态”,通过刻意练习来发展稀缺且宝贵的技能。
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中达到真正的精通水平,成为一流的专家。
一旦你掌握了这个技能,就能自主规划自己的未来,即:
你将成为你自己命运的把关者。
而这正是我们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所在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学的陪伴、理解下,看清自己、拥抱自己、发展出更好的自己。这背后存在着很多客观原因:
1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;2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为寻找心理学课程、心理咨询提供了许多方便;3、心理学正作为一种实用工具,帮助人们在现实中更好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同时,学好心理学,不仅助人助己,还能帮助我们开拓出一条靠谱的副业之路,长期产生“能力复利”。
如果你喜欢心理学,想通过心理学了解自己、发展自己,又不知道如何入门,可以点击以下小程序——
人生是场马拉松,我们永远都有机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↓
↓点击领取0元免费试听课↓
适合想要利用心理学更好生活的你
↑点击图片,免费领取试听课↑
而如果你有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想法,需要注意的是:
我们通过调研心理咨询市场发现,取消证书后,目前入行执业只靠单一的证书是行不通的(不管是现在的中科院考证,还是之前国家二三级证书)。
目前,心理行业的从业标准是:
1.接受长程系统培训(有培训证书);
2.有个案实操经验,专业督导护航,具备真正胜任力。
所以,想要正式入行心理咨询,参加一个 “系统理论+实操实习+专业督导+入驻平台” 相结合的长程系统培训是必不可少的。
如果你想转行做心理咨询师,那你可以了解一下 壹心理的朝阳计划——「心理咨询师培养项目」
在这一版的朝阳计划中,我们做了这些升级:
2.5年的进阶式培养
700h+理论+实习
30次初始访谈 +40次个案实习
25h个督 +81h团督
100位+业内知名大咖导师
9份学习证明
点击图片,添加壹心理规划师↓
还可免费领取以下福利:
① 专业顾问1V1职业规划
②全套108页《心理咨询师入行手册》
③ 1份心理咨询师执业地图
*学习效果因人而异,由于学习积极性、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异
编辑:老啊嘛
图源:网络
参考文献:
[1]HARDY B. Willpower doesn’t work: Discover the hidden keys to success[M]. New York: Hachette UK, 2018.
广升网配资-配资炒股配资优秀-股票配资学习平台-十大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